當權利人向網絡服務提供者發出封禁侵權賬戶的通知時,平臺未能及時封禁該賬戶,導致侵權行為再次發生,平臺是否需要擔責?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結的一起侵犯錄音錄像制作者權案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啟示。
近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對上海新梨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梨視公司)訴某科技公司侵犯錄音錄像制作者權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某科技公司拖延封禁侵權賬戶的行為構成幫助侵權,需賠償新梨視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7000元。截至目前,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已審結4起同類案件,共判賠2.3萬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該案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構成幫助侵權的典型案例,網絡服務提供者本身沒有實施侵權行為,但是會在明知或應知侵權行為而不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具有主觀過錯,從而構成幫助侵權,其本質是網絡服務提供者違反其注意義務而承擔責任。因此,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收到投訴人發送的通知后,需要提高注意義務,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權行為,同時應完善平臺的投訴機制和通知轉送機制,加強平臺日常的知識產權保護,避免承擔可能的幫助侵權責任。
擅傳視頻引發糾紛
新梨視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經營范圍包括網絡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等。新梨視公司為涉案視頻《大爺當街狂跳鬼步舞,殺烏雞殺烏雞》的權利人。
2017年5月,新梨視公司曾三次通過網站及郵件的方式,向某科技公司就用戶“葡萄沒有架”擅自發布的侵犯新梨視公司權利的相關視頻進行投訴。某科技公司在幾日的時間內對具體的侵權視頻鏈接采取了刪除的措施。在第三次投訴中,新梨視公司提出鑒于用戶“葡萄沒有架”在已被投訴并刪除了侵權視頻后又再次上傳了更多的侵權視頻的情況,明確要求某科技公司除刪除侵權視頻外,對用戶“葡萄沒有架”作出封禁賬號的處理。但某科技公司直至兩個多月后才對用戶“葡萄沒有架”作出封禁賬號的處理,以至于該網絡用戶在此期間又上傳了涉案侵權視頻。
新梨視公司認為某科技公司未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構成幫助侵權,侵犯了其享有的錄音錄像制作者權并給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故訴至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某科技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5.3萬元。
認定構成幫助侵權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某科技公司的用戶“葡萄沒有架”將涉案視頻上傳至其經營的網站,在收到新梨視公司多次網絡投訴及書面投訴后,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上傳的視頻多為侵權視頻,但該公司直至2017年7月才對該用戶進行封禁處理,直接導致用戶“葡萄沒有架”上傳涉案侵權視頻。法院認為,該公司怠于對該用戶賬號采取必要的措施,未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幫助侵權責任,據此判決該公司賠償新梨視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7000元。
一審法院判決后,某科技公司不服,向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上訴。
某科技公司認為,該用戶曾經發布過侵權視頻且該公司已對其進行了刪除,不能據此認定該公司能夠預見該用戶會繼續發布侵權視頻;該公司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與網絡用戶之間還存在著服務合同關系,如果貿然對用戶發布的內容進行刪除,或對用戶進行封禁,將極大損害用戶的合法權益,目前法律及相關條例也沒有規定對于具體用戶投訴的處理流程和時間。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某科技公司在接到新梨視公司的三次投訴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導致侵權行為再次發生,客觀上幫助了網絡用戶“葡萄沒有架”實施侵權行為,構成幫助侵權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據此,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該案較一般常見的起訴網絡服務提供者信息網絡傳播權侵權案件的不同之處在于,權利人針對的并非具體涉案侵權視頻,而是基于同一網絡用戶存在多次侵權行為的情況,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對該網絡用戶采取封禁賬號等防止侵權行為再次發生的合理措施。”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法官易嘉向本報記者表示,雖然現行的法律及司法解釋并未對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的合理期限作出明確的限定,但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本身則可以也應該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根據自身經營的網絡服務的類型及特點、技術成本及可行性,對于在何種侵權情形下采取何種不同的管理措施來有效制止侵權行為制定具體的管理規則,該規則也可向其平臺的網絡用戶及權利人公示,成為網絡用戶在該平臺上進行網絡活動以及權利人發出侵權通知時的行為參照。
完善機制降低風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06年出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下稱《條例》)是我國最早規定“通知-刪除”規則的法律。此后,包括侵權責任法在內的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接到通知之后,明知或應知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時應當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并且規定了更加開放的“通知-必要措施”規則,但未對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的合理期限作出明確的限定。
對此,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負責人戎朝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時表示:“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的目的是為了制止侵權行為,如果明確規定必要措施的方式及期限,可能會不恰當地加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負擔,也可能難以起到制止侵權行為的作用。”
“網絡服務提供者所采取的措施及期限需要根據被侵害的權利性質、侵權的具體情形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技術能力綜合判斷。結合該案,上訴人在接到通知后被動地采取刪除措施,卻沒有在技術能力范圍的合理時間內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以阻止侵權行為的再次發生,那么刪除措施就不是及時的。”戎朝表示。
那么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收到權利人的刪除、封禁等通知后,應該如何應對,降低潛在的侵權風險呢?
戎朝建議,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及時對通知的內容進行審查,根據通知的內容定位到被控侵權的內容,在技術能力可達的范圍內及時采取刪除、屏蔽相關侵權內容的必要措施或斷開指向侵權內容的鏈接。對于同一用戶進行的重復侵權行為,需及時采取封禁賬號、禁言等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在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之后,還需要將通知書轉送給被控侵權的用戶。如果用戶不服被采取的措施,還可以向網絡服務提供者發送“反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立即恢復被刪除的內容,同時將“反通知”轉送投訴人。“網絡服務提供者作為中介服務商,并不需要注意審查其網絡上是否存在用戶上傳的侵權內容,只需要在接到投訴人通知之后,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侵權行為,履行合理的注意義務,維護權利人的合法利益,避免承擔可能的幫助侵權責任。”
此外,加強平臺日常的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保護機制,也不容忽視。戎朝表示,網絡服務提供者要完善自身的投訴機制,例如在網站首頁的顯著位置設置便捷的侵權投訴渠道,為投訴人主張權利提供方便高效的入口。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投訴頁面中也可以提供完整、詳細的投訴模板供投訴人填寫,填寫的內容包括投訴人的權利信息、被控侵權內容的鏈接等,以便快速準確地定位被控侵權的內容;同時,建立完善的通知轉送機制,即將投訴人的通知轉送給被投訴者,若被投訴人發出“反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還需再將通知轉送投訴方,以此保障雙方之間溝通的順暢。
| 一级特黄大片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图区一区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正在播放中文中出 |